图片名称

榆林光伏为百姓脱贫插上“充电宝”

发布时间:

2022-08-08 15:12

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,辖2区1市9县,有8个国定贫困县。7个县区均为吕梁山片区县,其中有绥德、米脂、佳县、吴堡、清涧、子洲、横山。吕梁山片区县有贫困村660个,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71.2%;有贫困人口19.22万人,占全市贫困人口的83.9%,贫困发生率13.4%,今年全市要实现3.59万人脱贫、170个贫困村出列和定边、横山两县区摘帽。

面对年度任务,榆林市作为经济领跑全省的城市,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如何?遇到些什么问题?有什么设想?12月4日,本报记者跟随“产业脱贫访市长”采访团采访了榆林市副市长马秀岚。

谈现状

把产业扶贫当成重要任务来抓

12月4日上午,岁末的陕北寒风凛冽,但在榆林山山峁峁、沟沟岔岔的村落里,涌动着脱贫攻坚的热潮。

走进佳县王家砭镇窑湾村,原本长满荒草的空地不见了,只见一块块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耀下灿烂夺目。光伏发电给这个偏远村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。

如今,一块块闪亮的光伏发电“蓝板板”成了贫困农民致富的“金罐罐”。用窑湾村贫困户李福记的话说就是,“晒着太阳”就能增加收入了。

马秀岚说,榆林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,提出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、任务。提出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,发展区域经济,以脱贫攻坚为抓手,彻底扭转干部作风问题。把产业扶贫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来抓。

谈措施

构建“光伏脱贫利益共同体”模式

农村扶贫如何进行?贫困农民如何增收?榆林市如何推进贫困县、贫困村农业产业调结构转方式,以“三变”改革“产业发展”“光伏发电”等“产业+”的举措,完善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,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呢?

马秀岚说,注重“三变”改革,推动示范引领。涌现出榆阳区赵家峁、靖边马纪沟、横山高疙瘩、绥德赵家瓜等“三变”先进模式。按照省上要求,市上抓100个示范点,2018年启动县级1000个村,逐步实现“三变”改革覆盖全市所有村。

其次注重产业发展,拓展增收渠道。突出吕梁山片区产业发展,巩固红枣作为各县市区产业发展,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,中药材等特色现代农业,积极实施光伏扶贫项目,在150个贫困村开展光伏扶贫试点,大力推广“能人+基地+农户”、公司(合作社)+基地+农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,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帮扶脱贫,以奖补方式鼓励农民率先脱贫。全市启动了152个村级示范电站,总规模3万千瓦左右,覆盖贫困村149个,受益贫困户6710户。按照要求,年底前所有项目全部建成投用。

马秀岚补充解释,在具体工作中,榆林市通过构建政府、企业、贫困村、贫困户“光伏脱贫利益共同体”模式,把政府、企业、贫困村、贫困户四方利益统一起来,实行光伏电站统一建设、统一管理、统一结算运营管理。市县乡三级财政出资50%,市级国有企业通过出资剩余的50%项目资金;贫困村,通过集体土地租赁,协调保障建设环境,监督项目顺利实施,形成村集体经济,增加村集体收入;贫困户是光伏扶贫最终受益人。